抽签网

首页 > 地藏王菩萨灵签 > 正文

地藏王菩萨的故事

抽签网   2025-09-19 09:46:43

地藏王菩萨,在佛教中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菩萨,他代表着大愿和大悲。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,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佛教教义。

地藏王菩萨,又称地藏菩萨、地藏大士等,是佛教中一位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的菩萨。据佛教经典记载,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,并发下大愿: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;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。”这一大愿体现了地藏菩萨无尽的慈悲和救度众生的决心。

关于地藏菩萨的故事,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救母的故事。相传,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,其母因业障深重而堕入地狱受苦。地藏菩萨为了救母,不惜发下大愿,要度尽地狱中的一切众生。他深入地狱,以无尽的慈悲和智慧,救度了无数受苦受难的众生,同时也救出了自己的母亲。这一故事不仅体现了地藏菩萨的大孝和大悲,也展示了佛教中关于因果报应、生死轮回等教义。

此外,地藏菩萨还以“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”的誓言,表达了自己救度众生的决心和勇气。他常常出现在地狱、饿鬼、畜生等三恶道中,以无尽的慈悲和智慧,救度那些受苦受难的众生。因此,在佛教中,地藏菩萨被视为救苦救难、大慈大悲的象征。

在信仰上,地藏菩萨深受信众的敬仰和崇拜。许多人都会在家中供奉地藏菩萨的像,并祈求菩萨的加持和庇佑。同时,在佛教的寺庙中,也常常设有专门供奉地藏菩萨的殿堂,供信众参拜和祈福。

总的来说,地藏王菩萨的故事不仅充满了传奇色彩,也蕴含着深刻的佛教教义。他的大愿、大悲和大孝精神,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领悟。

地藏菩萨音译“乞叉底蘖婆”,《地藏十轮经》中称其“安忍不动如大地,静虑深密如秘藏 ,故名“地藏王菩萨”。地藏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,相传其说法的道场在安徽九华山。据《宋高僧传》卷二十等文献记载,地藏菩萨降诞为新罗国王族。

姓金名乔觉,出家后于中国唐玄宗时来华,居九华山数十年后圆寂,肉身不坏,以全身入塔。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,有关于地藏王菩萨的三个故事。

第一则故事发生在唐开元末年

据说新罗国王近族有个名叫金乔觉的青年,自幼受佛法熏陶,最大的志愿是来大唐求法。后来他离开故乡新罗,涉海弃舟,来到大唐。

经过十余年的寻山访道,他终于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丛山峻岭中,找到了理想的修行之地。于是他在这片秀丽的山谷中定居下来,开始了日夜苦修。

一天,当他坐地闭目清修时,一条小蛇突然咬伤了他的大腿,随后毒液立刻进入了他的身体。但金乔觉依然端坐无念,一如初心忍住了疼痛。不久,一位年轻貌美的妇人前来,她鞠身行礼,自愿用一泓山泉来补偿金乔觉所受的伤害。

金乔觉见此不胜欣喜,继而又端坐苦修。传说,那位美丽的妇人是海龙王的三公主,而那口山泉便是九华山饮誉千古的龙女泉。

第二则故事发生在九华山的一处谷地。

金乔觉苦修之时,一名山童突然遭遇猛虎袭击。金乔觉立即施展营救,驱赶走了猛虎,救下了山童的生命。山童感激涕零,恳求金乔觉收他为徒弟。尽管金乔觉为难,但最终还是答应了山童的请求。

据说那位山童正是九华山主闵让和的儿子。后来金乔觉将他取名为道明,并传授佛法,成为了他的师父。

第三则故事则发生在九华山的另一处。

金乔觉在修行的时候常常深居简出,每天只食用白土掺少许大米烹饮,刻苦修行。一日,闵让和率领家人前来向金乔觉谢恩,献上山珍素食和香花异草。他还赠送金乔觉银元宝和金锭,表达对金乔觉的感激之情。然而金乔觉拒绝了这些世间财物,只是希望得到一块山地用于禅栖。

闵让和大喜,将整个九子山赠送给了金乔觉,自己也皈依佛门,成为金乔觉的弟子。后来金乔觉继续坚持苦行修行,最终成为后世尊称的地藏王菩萨。

地藏王菩萨坐骑的由来

在《西游记》之中,有一只能够辨识出,天下万物出身来历的神兽。他就是所谓的谛听,也就是地藏王菩萨的坐骑。谛听又被称为独角兽、地听、善听。据传说,谛听的原身是一只白犬。

后来金乔觉被佛门认定为地藏菩萨之应化,这只白犬因其忠诚陪伴,便成为了圣兽。由此可见,在地藏王菩萨手持禅杖于九华山之时,谛听就已追随在他的身边。

写到最后

这三则故事,见证了金乔觉从初入大唐到,最终成为地藏王菩萨的整个修行过程。他的慈悲心肠、悲天怜人的品质,以及他对修行道路的执着,深深感染了后世。他的故事在人们口耳相传中,成为了一段段震撼人心的传奇。

本站所有内容仅供休闲娱乐,切勿迷信,远离要求付费解灾、购买法器的网站,以防被骗
Copyright © 51ChouQia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